大千先生的书画里有哲学美学
发布时间:
大千先生的书画里有哲学美学
国山水画强调意象思维表达,与西方的立体造型有很大区别,以平面造型为营造形式。
国画中的韵律
寄托画家的画外情思,表现大好山河、桃源仙境,似乎与画家的远大抱负和避世心理有关,以此表现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山水画作品由笔墨、线条、色彩、形象等组成。笔墨分为用墨和用笔,墨分五色,通过不同的运笔方式体现浓、淡、干、湿、焦,五色交替运用,虚实相生,用笔中锋、侧锋、方圆、轻重缓急皆有,提按、顿挫、皴擦、点染相宜,体现了中国画山水画作品中的节奏韵律。
山水画作品求变又求统一,无一味的变,也无一味的统一,变化太多显得杂乱、不协调,太统一会显得板滞,变化和统一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书画中的哲学
中国山水画构图讲究对称和均衡的形式美规律,均衡是对称的升华,画面中的物象要保持一定的均衡感就要从画中的体积、重量、形态、强弱、色彩的变化等构成要素中进行布置组合。
对称、均衡和山水画笔墨形象的起伏参差、动静相依、色墨相辅、清浑互助等规律息息相关,任何一物象的布置都包含在里面。在绘画中,西方绘画的比例相对比较科学,对透视的要求也相对精确,中国画的程式化要求山水画运用散点透视创作,不要求精确计算面积大小,注重画家主观比例的变换和再现客观表现自我,中国山水画的这种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表现方法与中国人在传统人文观念影响下形成的写意性艺术观是相对应的,是一种意向的表现形式。
山水画中动的物象包括人物、水、云等,其余的物象皆为静态趋势的形象。但是这不是绝对的,有些作品画面形象似乎是静态的,但是与周围物象相比它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在缓缓生长,仿佛要冲出画面,动静是一种互补,动中生静,静中有动,没有绝对的动,也没有绝对的静。
添加时间:
文章来源: